計畫實施情形:
(一)課程實施的特色:透過本課程之實施,促進學校與社區之融合,深化與活化本校校本課程,並提升校內師生之人文與美學素養。
1.一二年級陶藝課程:觀察、探索與感受生活周遭的事物,透過陶土捏塑技巧的學習,表達對周遭事物、社區建築的創意想像與情感,使陶土捏塑成為其表達溝通的另一種媒介,豐富其身心靈。
2.三四年級表演藝術課程:透過學習歷程,引導四年級學生認識表演藝術的意義與影響,感知自我的身心靈性,同時也針對三年級學生規劃初階課程,對自然、人文、社會、個人產生連結,由此開展美愛的視域。
3.五六年級影片製作課程:結合本校校訂課程,以在地之自然與人文資源為基礎,透過影片製作成紀錄,發掘內心的喜悅與感動,進而透過影片作品發表,讓孩子能串連、展現出在地的故事。
(二)計畫實施概況簡述:
1.一二年級陶藝課程:觀察、探索與感受生活周遭的事物,透過陶土捏塑技巧的學習,表達對周遭事物、社區建築的創意想像與情感,使陶土捏塑成為其表達溝通的另一種媒介,豐富其身心靈。
2.三四年級表演藝術課程:透過學習歷程,引導學生認識表演藝術的意義與影響,感知自我的身心靈性,進而對自然、人文、社會、個人產生連結,由此開展美愛的視域。
3.五六年級微電影製作課程:結合本校校訂課程,以在地之自然與人文資源為基礎,透過影片製作作成紀錄,探索與發現社區之美,發掘內心的喜悅與感動,進而透過影片作品發表,讓孩子能串連、展現出在地的故事。
4.結合此三類課程整合屯山學生在本課程中的學習表現:高年級學生創作微電影腳本與分鏡、低年級的陶土課程的作品為道具、以及中年級表演教學的肢體表現。最後由高年級學生掌鏡拍攝,整合為屯山特色短片,作為本年度藝術深耕課程之高年級學生學習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