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計畫實施情形:
(一)課程實施的特色:
- 跨學科融合:將操偶和身體表演與語文、社會、科學等學科內容結合,實現多元化學習。
- 專業師資:邀請具豐富表演經驗的藝術家曹媄渝老師進行教學,確保高品質的指導。
- 創意表達:鼓勵學生透過操偶和身體表演創作個人故事,提升創意和自信心。
- 團隊合作:課程設計強調團隊合作,讓學生在分組演出中培養協作和溝通能力。
- 文化傳承:介紹傳統的操偶戲和身體表演形式,讓學生認識和傳承本土文化。
- 個別化指導:根據每位學生的特質和興趣提供個別化的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成長。
- 現場演出:舉辦校內外的現場演出活動,提供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平台。
- 技術應用: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升表演效果,讓學生熟悉新技術的應用。
- 學習反思:安排演出後的反思與討論環節,讓學生能夠反思自己的表演,找出改進之處。
- 親師生合作:邀請家長參與課程或演出活動,增進親師溝通,促進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支持。
(二)計畫實施概況簡述:
- 本校112學年度實施於五年級13個班以及4年級1個班,共有370位學生參與課程。
- 學校皆依計畫實施,學生上課專心、投入,對於身體的運用也有新的想法。
二、計畫實施成效
(一)教師增能部分:
- 專業知識提升:參加教師增能研習後,教師對操偶和身體表演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藝術領域老師們學習了最新的表演技術和教學方法,能夠更有效指導學生進行創意表達和表演技巧的訓練。
- 教學方法多元化:透過教師增能研習,教師掌握了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設計更有適當的課程活動,藝術領域教師們也學會了如何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專業成長和自信心增強:教師增能研習為藝術領域老師們提供了與藝術家直接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拓展了他們的專業視野。透過討論和反思,教師增強了自信心,對自己的教學能力有了更強的信心,並且在教學實踐中更具創意靈活性。
(二)學生學習部分:
- 創意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在操偶和身體表演課程中,透過創作和演繹自己的故事,提升了創意表達和自信心,學生學會如何利用肢體動作、聲音和表情來傳達情感和故事,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意思維。
- 協作和溝通能力增強:課程中強調團隊合作,學生在分組演出和合作創作中學會了如何與他人溝通、分享,在共同完成一個表演項目的過程中,增強了團隊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學會尊重和接納不同的意見和想法。
- 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學生透過學習傳統操偶戲和現代身體表演,不僅了解了豐富的藝術形式和文化背景,還培養了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學生在欣賞和參與各類藝術表演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對藝術的熱愛和鑑賞能力,並能夠從中汲取靈感和啟發。
(三)課程發展部分:
- 藝術團隊將藝術深耕課程所了解到的表演藝術知識融入其他年段的藝術課程中,讓全校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表演藝術。
- 藝術領域教師定期舉行共備,討論課程發展,進行教學移轉,讓教學更具系統化。
(四)校園特色部分:
- 安坑國小一直致力於提供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
- 學校提供於校慶、藝術饗宴活動中提供學生展演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