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北市社會教育資源網

:::
活動剪影
成果相片
:::

成果相片



相簿名稱:[藝術深耕網]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
相簿說明:

一、計畫實施情形:

(一)課程實施的特色:

在過去兩年的藝術深耕教學累積,113學年度竹圍高中持續以「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更進一步的Part Ⅲ呈現適當的調整並注入新教學與學習創意,除了緊繫「藝術與跨域」及「以『藝』交流」兩主軸進行教學實踐設計,本學年更強調「藝術與日常連動」,加入自我省思與永續作為連結。課程規劃以教學團隊共同研發之,創作各自融入不同議題並跨域學習,作為本年度執行內容,並依照對陶藝之認識、操作狀況及學生歷程學習分別安排至七、八、九年級。三項創作主題如下:

藝想故事在竹圍:淡水人文陶板創作(人文系列主題)。

我與自然藝題:紅樹林生態手捏陶與創意日常(自然系列主題結合文創)。

藝啟航向夢想未來:立面陶器皿創作(生活創意系列結合文創)。

藉由111、112學年度之「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Part Ⅰ、Part II」的計畫實踐與耕耘,除了深入與在地自然生態、人文史地等連結,加強議題的探討與創作系列的經營,同時活用設計思考及藝術知能,表達對議題的關懷及省思,映照十二年國教素養指標,也串聯SDGs永續議題。竹圍高中致力的在地連結、國際交流仍不遺餘力,將在地、校園特色,透過藝術創作的經歷與分享,使校際間的互動更加深刻。而於113學年度,回扣到藝術創作與日常連結的省思,包含作品如何實際於學生生活中有實際用途,並連結文化創意之發想與實踐。

藝術深耕於本校教學過程,除了在校教師的合作,更透過駐校藝術家在竹圍悉心耕耘的教學實力,與校內教師討論研發新的創作可能,加上跨域合作獲得相關經驗,分享使其他學校受惠。同時也外聘專家座談指導,使課程於逐年有更貼切學生生活、學習狀態之調整與應用。竹圍高中經營多年的陶藝專科教室,其規模與資源也發展成為空間共享的教學空間,提供有意從事陶藝教學、創作及課程合作的研發者交流討論或技術轉移,傳遞共享藝術成果的美好。

竹圍高中藝術教學團隊與藝術家透過藝術深耕課程學習陶的文化背景、媒材特性與藝術發展、當代文化創意發展等,建立多面向之學科內容知識(CK),再以藝術領域教師學習社群的模式,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實施於課堂中的學科教學知能(PCK)。同時藉由視覺藝術、音樂藝術及表演藝術三科教師的共備對話達到藝術跨域共識,更將在地自然生態與地域歷史的認識與納入,展現對在地的探索與關懷,更從中表達環境、歷史議題的關懷及省思,與時俱進精進課程內涵,並達到課綱中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之素養精神。

 

(二)計畫實施概況簡述:

本學年度藝術深耕課程於七、八、九年級均執行完成計畫內的教學活動,共計課程融入時數288小時,產出作品也在校慶、期末成果展示、校園中完整展出,與師生共享精采的創作歷程。在教學專業增能上,辦理4場教學演示,以及4場共8小時的研習活動,除加深加廣藝術領域科目的融合,更透過不同科目教師的研討提升跨領域教學能力。

二、計畫實施成效:

(ㄧ)教師增能部分:

本學年度共計辦理4場藝術深耕的教師增能研習活動,聘請專家學者入校指導,藉由外聘講師研習、駐校藝術家討論等,研發校本特色課程,進行的跨域設計,更重要的是逐年觀察學生學習狀態調整適切學生的教學設計與校內師資進行課程的討論,除精進藝術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也透過跨領域師資的對話,研發適合學生學習指標之跨域教材,並探論融入國際教育、環境教育等議題的可能性。

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與溝通、並提供各種多元呈現與評量等,讓學生透過在學中做、做中學,體驗陶藝創作歷程,藉系統思考的方式進行的體驗學習課程,培養學生帶得走的知識與能力。

 

(二)學生學習部分:

根據學生對於陶藝的熟悉度進行階段性的課程設計:強調學習歷程的堆疊,如國中部從七年級「淡水人文陶板創作」、八年級「紅樹林生態手捏陶偶」、九年級「立面陶器皿創作」,到高中部的「手拉坏」與「陶天燈」等陶藝課程,依照學生的陶藝認識程度進行不同的陶作方式設計與教學,創作技法由下紮根、向上延伸,讓創作的學習循序漸進。此外,本校陶藝課程設計亦強調學生在生活地域的加乘,包含融合在地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文化創意發想等,彼此交融、激盪、並因應學生學習設計跨域機會,讓作品更進一步與日常生活連結。同時結合音樂藝術的聲響的表現、表演藝術生態劇本的撰寫,更跨域生活科技、資訊科技科目進行故事的逐格動畫拍攝,呈現紅樹林生態特色。

學生作品亦配合學校大型活動的時程,包括校慶展演、畢典聯展,將優良作品呈現在本校的藝術走廊,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師生共同規畫藝文走廊的情境佈置,提供外賓最佳的視覺饗宴。而學生透過展演,亦增進對藝術設計的理解並提高其自信,課程學習的總結也獲得許多正向的回饋,也成為學生在求學歷程中重要的體驗與回憶。各種「跨域」的可能,包含在地歷史、自然生態、人文發展、生活科技、資訊等。以陶藝作為創作基礎,邀請不同學科之教師進行多元的討論與激盪,讓學生於校內習之跨科知能得以創意應用於創作中。課程內容以學習者為中心並依照實際教學景況,進行與時俱進的設計與規劃。

(三)課程發展部分:

藝術深耕作為竹圍高中校本課程,以課程向下紮根(國中部)且向上延伸(高中部)為主旨,持續以本校推廣數年的陶藝教學為主軸,並融合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教學精神,充實美感環境之餘更進行跨領域課程的結合,更期待永續概念、文化創意設計領域的融入,除了增加作品的生活意義,更增添學生創作動力。

課程規劃部分,持續透過專業師資團隊討論設計,從視覺、音樂、表藝領域探究文化、宗教、人文、美食等面向之在地特色,與藝術領域的探索與展現,同時加入生活科技、資訊、文化創意、設計等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意表現,更藉由藝術實踐連結自身創意與在地文化,加深學生與環境的連結。

課綱中「社會參與」素養作為主要軸線,透過陶藝為創作素材,以「土」加深「落地」的印象,帶領學生進行在地生態與地方歷史的認識。

本校陶藝課程設計亦強調學生在生活地域的加乘,包含融合在地自然生態、歷史人文、創意發想等,彼此交融、激盪、並因應學生學習設計跨域機會。在本學年將加入「文化創意」的發想,讓作品更進一步與日常生活連結。除了基礎認知技能,更盼所學與自身有深刻連結,帶走學生對於地域的關懷與情感。

在各藝術領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加強學生體驗團隊合作之精神,創作過程中亦學習面對困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成為終身學習之素養。

 

(四)校園特色部分:

根據竹圍高中所在地域作為學習環境,包含淡水的歷史人文風情、紅樹林的自然生態等,在過程中,刺激學生間的討論、對談與溝通,讓陶藝課程不只是一項藝術作品,也是一種生活美感的展現、團隊的互動、在地的人文生態認識。透過藝術實踐,與在地的環境連結更深刻緊密,展現對在地的探索與關懷,及多元素養(multiliteracy)之養成。在113學年度,亦透過學生的作品呈現,作為國際交流的亮點。藝術深耕不僅是創作一項有形的藝術作品,藉此營造全方位的藝術學習環境,型塑藝術校園人文素養學風,讓藝術自然地徜徉於校園生活中。更藉此促進學生對藝術的積極認識,培養藝術的潛力人才。

三、反思及建議:

在111至112學年度「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Part I、Part II」藝術深耕計畫兩年中,以藝術領域教學基礎上,引領學生透過與各學科的認識,在創作來回討論上融合探究環境、產業、保育、氣候等議題,朝城市永續、環產永續邁進,並更積極擴展國際觀,而在兩年的浸潤中,本年度(113)更扎實擴充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創作歷程除了在校園發生,藝術成品更因為與自身生活使用連結、文化創意發想,而有了新的使用用途,進而擾動日常的視覺經驗,讓學生在生活更進一步思考環境、人文與自身的關係與永續目的。針對國中學生,藝術深耕課程設計從陶板浮雕入門,進而開始手捏陶、陶板等創作。以手作基礎與練習出發,視覺、音樂、表藝的共融,加入生態、環境、空間構成等概念,讓學生的學習能有所呼應且更加全面。

在高中端因有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計畫的執行持續為校內藝術教育的養分,新北加速器跨領域課程及新北市立美術館跨領域課程設計等持續參與,也讓在國中端的在校教師團隊有機會不斷研發國中課程跨域教學的可能,除STEAM教學概念的緊扣,更多的新教學思維持續激盪,同時對SDGs的永續重視,冀盼將學生所學扎實融合、教學持續創新。

而駐校藝術家在竹圍悉心耕耘的教學實力和經驗心得,能無私分享使其他學校受惠;竹圍高中經營多年漸具規模的陶藝專科教室也發展成為空間共享的教學基地,提供有意從事陶藝教學、創作及課程研發者交流討論或技術轉移,傳遞共享藝術成果的美好。同時,竹圍高中陶藝教室作為陶藝教育推廣據點,以專業師資客製化的課程設計及設備,讓鄰近國中、小學生接觸符合其學習階段的媒材,體驗陶藝學習的樂趣與美好提升藝術學習動機。

竹圍高中的國際交流教育不論疫情前後皆不間斷,以藝術作為交流媒介,如何讓學生在國際交流中展現多元姿態,同時分享在地風土民情,教師團隊根據世代議題討論更新,進行貼切的設計。

緊扣十二年國教素養指標以及永續、環境、人文、創意等世界議題,教育設計深入時代、環境、教學,並學生的連結,透過跨域的藝術創作機會,讓學生有更多平台探究、討論議題,發表、展示、論述想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向培養終身學習者目標更邁進。


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相片,共8張 第2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3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4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5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6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7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第8張113學年新北市學校藝術深耕教學計畫成果報告書(陶遊玩藝滬尾情·紅林新聲望國際 part Ⅲ)活動相片


目前線上人數 1 人, 本日 267 人,本月 62636 人,共 4753955 人
回頂端
新北市學習地圖
最新消息
學習型城市
最新消息
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