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計畫目標 一、引進台灣工藝師入班進行教學活動,提升校內教師及學生對台灣工藝的了解,進而增進學生對 於台灣工藝欣賞及創作能力。 二、結合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校外資源,透過外聘工藝師的教學,使教師們扎根藝術教育,增進教學 能力與素養,提升藝術教育的質量。 三、符應108課綱素養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動手做的能力。 四、學生能經由工藝師的指導一刀一刀將木料慢慢切削,進而形成紅龜粿具的樣貌,同時能感受到 木頭帶給學生的回饋,最後上油、保養,陪伴學生童年DIY紅龜粿。 貳、成效分析 一、上工藝課的時候,老師會先講解做這項工藝手作物品的材質、用途以及做法,還會和我們介紹 工具的用法,讓我們實作好幾遍。在製作過程中老師也會耐心、細心教導,並且告訴我們哪裡 需要修正、調整。有這項課程,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二、課程以「知行而一」的模式進行,有對實務操作的體驗,還能將將此次藝術課程的養分,運用在 生活學習中,提升自我的層次發揮創意更與其他領域結合,最後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樣的 體會與領悟是很難求的,期待還有下一次與台灣工藝美術學校的相遇 三、我在切木頭時那一個聲音聽起來很舒服,不會有其他聲音。 四、木藝課老師首先告訴大家木頭的材質,還有一個我不知道的事, 就是台灣杉長的好高好高。 五、在製作的過程中,一開始,覺得很期待,一一次接觸木工,可是大約7分鐘後,就覺得手很酸, 但鋸好的那時,我無比的興奮。 六、謝謝老師們幫我們安排了這種課程,即使要用到具有危險性的鋸子,但還是讓我們上這種課,謝 謝老師們。 叁、反思 一、.由於學校沒有專屬的教室可上木工課,所以在協調上課的教室須和多個處室協調場地。 二、上次課程用外加課程的方式進行,對於沒有2節連續導師課的班級 ,需和科任老師調課,造成導師的困擾。 三、透過上次課程可以看到學生在操作工具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專注度提高。 四、透由這次的課程,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平常在教室裡比較麻煩的學生,在課程中展現出令 人驚嘆的操作能力。 五、希望經費補助,可以增加一項學校採購木工課用具的項目。 肆、預期效益 一、強化學生對於工藝藝術欣賞與創作能力。 二、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建立欣賞工藝的興趣,並且能提升學生創作的興趣。 三、藉由教師研習的辦理,提供本校老師教導工藝技巧,提升老師的專業能力。 四、將藝術領域與本校高年級校訂課程互相結合,期許能成為高年級學校特色,落實藝術創作的多元 課程教學。 五、利用校內藝文作品展示櫃,展示學生作品。 六、學生能利用綜合課,在班上發表創作歷程解說。 伍、成效評估方式及自評規劃 一、導師進行課程紀錄與回饋。 二、學生進行課程心得回饋。 三、預計在113學年度放在校本課程中,持續爭取經費,以求永續經營課程。 四、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檢討及討論藝術深耕計畫實施成效及需改進的的缺點。 陸、校內各項計畫與本方案之結合規劃與後續擴充構想 一、結合工藝師,能深化藝文課程,進而培養學生人文及美學素養。 二、深耕工藝教學,成為學年學習特色: 透過深耕工藝教育,結合高年級校本課程的訂定,期望能 成為高年級的課程特色。 三、希望藉由這次計畫,能拉近學生與工藝的距離,發現日常生活與工藝息息相關。 四、透過計畫的推展,讓老師們也能具備基礎工藝教學的教學知能。